中醫(yī)艾灸療法
艾灸療法的核心:;艾火遍身燒、祛病如把抓; ,;艾火遍身燒、祛病如把抓;是唐朝藥王孫思邈的艾灸思想和艾灸方法。成熟的艾葉熱性,是純陽性,接受太陽真火,儲存太陽火力,用于人體能補充人體陽氣,可以救回陽氣垂危的病人。艾灸可入肝脾腎經(jīng),從而驅趕一切寒濕治病。可以除寒祛火,可以使兇惡病邪之氣平和運行。以此艾施灸,能夠深入人體經(jīng)絡和血脈,能治療各種疾患(隱藏的疾病)和病患(已經(jīng)表現(xiàn)的疾病),讓受病痛折磨的人康復。 另外,人到老年,丹田氣弱,命門火衰,畏寒怕冷,艾灸肚腹部,溫暖、舒適、通暢,妙不可言。對于寒濕氣重,腳氣反復發(fā)作不能除根的患者,用成熟的陳艾裝入鞋襪里,可治愈頑固腳氣。
太醫(yī)竇材在《扁鵲心書》中云:;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,真氣壯則人強,真氣弱則人病,真氣脫則人亡,保命之法,艾灼第一。; 竇氏主張扶陽以灼艾第一,常從腎脾著手,注重灸法,他非常強調陽氣在人體生理、病理中的重要作用,認為陽氣的盛衰是人體生長衰老的根本,陽氣的有無是人體生死存亡的關鍵。 人們用艾火治病療疾,火的溫熱性質,能快速進入人體,火的性質外形柔軟,而其本性很剛烈,能治療潛伏在身體深處和多年的慢性的疾患,能治療中藥、西藥難以取效的疾病,治療現(xiàn)代中醫(yī)和西醫(yī)無法確診的疾病?;鸬男再|是行走于人體的五臟六腑而不留守與此。如果用艾來熏烤人體的穴位,能疏通十二經(jīng)絡,進入肝脾腎經(jīng),調和氣血治百病,效果神奇,易如反掌。
《本草從新》云:;艾葉苦辛,純陽之性,能回垂絕之陽,通十二經(jīng),走三陰,理氣血,逐寒濕,暖子宮,以之灸火,能透諸經(jīng)而治百病。;指的就是:艾葉味是苦辛,純陽性,用于人體能補充人體陽氣,可以救回陽氣垂危的病人。能通暢人體經(jīng)絡,能投入肝脾腎臟,調理氣血,驅逐寒濕之氣,溫暖子宮的功效。用艾灸人體,能進入人體經(jīng)脈、臟腑,醫(yī)治百病。治療陰邪即寒濕之邪的最有效最根本方法是,人體要陽氣充足,陰邪之氣自然消退。補充人體陽氣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大灸、重灸、多灸。
艾灸療法
艾灸療法作用是,恢復并強大臟腑功能,此時占據(jù)臟腑的病邪(濁水消耗人體血液,是上火、炎癥的主因;濁氣消耗人體元氣,阻塞經(jīng)脈,是腫瘤、肌瘤、結塊的主因)被強大的正氣趕出臟腑,排出體外,這就是顧客施灸時大汗淋漓的表現(xiàn)。 另外,艾灸療法是先補充臟腑正氣,艾灸到一定時間和數(shù)量后,臟腑元氣充足,功能恢復,人體元氣和艾的純陽之火聯(lián)合作用,使體內病邪(濁水、濁氣)通過經(jīng)絡、血管、關節(jié)、皮膚毛孔,使體內的病邪之氣以汗液和放屁、打嗝的形式不斷地排出。 這就是施灸時許多顧客,特別是風濕,心腦血管,肝膽病,糖尿病、胃腸病、哮喘、肺病、腎病、婦科、男科、三高、腫瘤、貧血、虛寒體質、長期吃藥、激素藥…等慢性病的好轉反應。“艾火燒遍全身,治病如抓藥”是唐代藥王孫思邈的艾灸思想和方法。成熟的艾葉是純陽,接受太陽的真火,儲存太陽的火力,可以用來補充人體的陽氣,挽救垂危的病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