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已經提到了艾灸的散寒作用,所以艾灸是膝關節(jié)炎的最佳選擇。穴位:痛點、腎俞穴。艾灸點在膝關節(jié)周圍和局部壓痛點、腎俞穴。您可以選擇隔姜灸或艾青棒溫和灸。
膝關節(jié)炎艾灸治療方法: 取疼痛部位和腎俞穴,用艾灸溫和灸每次灸40分鐘或者隔姜灸, 每次每個部位連續(xù)灸2~3壯,在艾灸的過程中注意感傳的引導。 如果有灸瘡,可休息幾天后繼續(xù)再灸。 膝關節(jié)疼痛是一個多原因引發(fā)的疾病。如:風濕、勞損、體重過重。 膝關節(jié)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(jié),本身承受著每天行走的壓力,自然會出現一定的疲勞現象。 作為老年人,膝關節(jié)增生的面很大、經過長時間的勞累,再加上受寒,就形成了慢性勞損病癥。 還有的就是老年性缺鈣也會引起疼痛。艾灸的驅寒效果我前面已經說過,所以艾灸對于膝關節(jié)炎是不二之選。 膝關節(jié)炎艾灸治療方法: 取穴:痛點和腎俞穴 艾灸取穴為膝關節(jié)周圍和局部壓痛點和腎俞穴,可以選擇用隔姜灸,也可以選擇清艾條溫和灸。 但是針對膝關節(jié)炎的治療,操作上要注意艾熱的感傳。 所謂感傳就是傳遞感應,在艾灸一處之時,產生的溫熱、酸、麻、脹、涼都是感應, 如果感應傳不到指定的部位,就要在中間進行艾灸,以引導感應傳下去,這就是感傳。 感應至,疼痛消。 首先是腎俞穴,用隔姜灸分別在雙腎俞穴施灸, 患者可感覺熱感向四周擴散并傳至下肢,部分患者可感覺傳至膝關節(jié)。 若感傳不能達到膝關節(jié),可以再點燃一根艾條放在,所感傳到的遠端艾灸以使感應傳導到膝關節(jié)。 然后在膝關節(jié)疼痛或腫脹的部位,用隔姜灸或者艾條艾灸。 中醫(yī)中有;以痛為腧或以感傳為腧、或以溫熱,酸、麻、脹、涼等為腧;的說法 選擇膝關節(jié)周圍和局部壓痛點等部位。 如果有熱感或微熱感并能順著經絡傳出,并向四周擴散,這是氣至,為最佳。 也可以用自貼式灸粒,把兩個或三個自貼式灸粒, 直接貼在腎俞穴及膝關節(jié)疼痛點或腫脹部位,一次性點燃,每次連續(xù)艾灸2~3壯。 用溫和灸時每天每個部位不少于40分鐘。 艾灸不一定要求穴位準確,只要是有感傳,就如同我們針灸中所說的針感到,就是有效。 艾灸后最好按摩患處或順著經絡按摩,每個人的不適感都不同, 這些要根據自己的不適,按摩腿部的足三陽或足三陰的經絡。